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全国“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:“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”,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的您对于职业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多少呢?快来查收这些职业心理健康小知识吧!
职业心理健康
指从业人员在工作场所或工作状态中的心理健康状态,是现代经济中健康指标的重要评价环节。它不仅关系到从业人员自身的健康幸福,也关系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。
职业心理健康有什么作用
职业心理健康提升企业软实力。员工心理健康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,也是企业软实力的构成要素。企业发展需要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情绪,激发他们的正能量和创造力,进而提高组织的凝聚力、战斗力和竞争力。
如何促进职业心理健康
树立正确的人生观: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,才能正确对待工作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、困难和挫折,对外界环境产生适当的行为反应,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。
及时调整不良心理:职场人应学会自觉调整和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,形成正确适度的行为反应,维护心理健康。
确定适度的抱负水准: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抱负与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,力求在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。
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: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,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,宽容待人,乐于合作,才能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,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。
《心理健康素养十条》(2018 年版)
一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身心健康密切关联、相互影响。
二、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,可预防、缓解焦虑抑郁。
三、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,是负责任、有智慧的表现。
四、睡不好,别忽视,可能是身心健康问题。
五、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,需及早评估,积极治疗。
六、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,不滥用,不自行减停。
七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有规律,要多了解,多尊重,科学引导。
八、预防老年痴呆,要多运动、多动脑、多接触社会。
九、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,不歧视,不排斥。
十、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,不逃避,不消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