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阴赪宏教授团队在中科院1区期刊《Am J Obstet Gynecol》发表文章

发布时间:2024-12-31    点击次数:

IMG_256

 

近日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阴赪宏教授团队在中科院1区期刊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》上发表题为“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nd the risk of birth defects mediated by multifetal pregnancy: evidence from the China Birth Cohort Study”的论文。该研究基于中国出生人口队列数据,揭示辅助生殖技术(ART)与出生缺陷风险的关联,并量化多胎妊娠在辅助生殖技术与出生缺陷之间的中介效应。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严若华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彭晓霞教授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阴赪宏教授为通讯作者。

自1980年代以来,ART已成为治疗不孕症的常见方法。在中国,每年进行的ART治疗接近百万例。然而,迄今为止,中国尚未有关于ART与出生缺陷关联的全国性数据。一项在中国南方进行的出生队列研究显示,ART的出生缺陷风险大约是自然受孕的两倍。但这项研究中ART的比例相对较高(34.4%),可能无法代表中国目前的ART应用现状(约3%)。此外,该研究发现31.1%的ART相关风险由双胎妊娠介导,这与加拿大一项回顾性研究估计的87.3%相去甚远。除了关于多胎妊娠的中介效应存在争议外,不孕症在ART与出生缺陷之间的混杂效应也需要进一步阐明。目前很难将ART受孕中增加的出生缺陷风险归因于不孕特征还是ART治疗本身。这些研究结果表明,ART与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复杂,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这些关系,并考虑到多胎妊娠和不孕特征等因素的潜在影响。

阴赪宏教授团队基于前期建立的中国出生人口队列,借助有向无环图(DAG)来梳理ART与出生缺陷之间的因果关系,并采用逆概率治疗加权法(IPTW)、对数二项广义估计方程及中介分析等统计方法,发现ART受孕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率(4.2%)显著高于自然受孕组(2.5%),调整后的RR=1.48(95%CI=1.24-1.78),表明ART受孕组的出生缺陷风险增加了48%;在ART受孕组中,多胎妊娠的比例为21.4%,远高于自然受孕组的1.1%,通过多胎妊娠介导的出生缺陷风险占ART相关风险的25%。此外,在ART受孕组中,多胎妊娠与单胎妊娠相比的致害人数阈值(NNH)为52,意味着如果ART受孕的孕妇能够实现单胎妊娠而非多胎妊娠,每52例妊娠中就有可能避免1例出生缺陷的发生。

本研究强调了多胎妊娠介导ART对出生缺陷的影响。因此,当需要ART治疗时,应在临床可行的条件下考虑单胚胎移植,这不仅有助于预防出生缺陷,也是未来临床实践和共同决策的重要参考。

阴赪宏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出生缺陷预防及诊断等工作。孕前-孕早期出生人口队列的建立,提供了全国孕前-围孕期研究网络和前瞻性大数据研究平台,为我国出生缺陷防治的全链条研发体系提供基础,为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供理论基础。

该研究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(2016YFC1000101,2016YFC1000105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72404197)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(L222124)、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“青苗”计划(QML20231208)、北京市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(2022‑2‑026)资助。

 

IMG_258

 

阴赪宏:教授,主任医师,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长期致力于生殖健康领域的研究,解决了一系列临床关键技术问题。主持“十一五”科技支撑重点项目、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6项课题;发表论文500余篇,其中SCI论文172篇;主编、副主编医学专著35部。多次担任国际、国内学术会议主席、执行主席。授权专利11项。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、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10余次。入选北京学者、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、北京先进工作者、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。

 

IMG_259

 

彭晓霞:国家儿童医学中心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,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中心主任,教授,博导。福棠儿童医学发展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学专委会,主任委员;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委会,副主任委员;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,委员;北京市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,副主任委员。立足临床,从事临床研究方法学研究;中国儿童参考区间两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主要完成人;先后入选2022北京市高级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,北京市高校青年拔尖人才项目;主编《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》(人民卫生出版社)与《临床流行病学》,主译《临床研究设计》(第4和第5版);承担国自然、十三五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;发表中英文论文150余篇。

 

IMG_260

 

严若华:国家儿童医学中心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,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中心,副研究员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学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,委员;中华泌尿外科杂志,青年编委。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、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计划。曾作为全国30名优秀青年科学家代表,获邀参加第68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研究方法学、因果推断、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,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。

关键词: 阴赪,宏,教授,团队,在,中科院,1区,期刊,《,
作者:  来源:科技处
  • 出诊专家
  • 特需门诊
  • 诊室位置
  • 乘车路线
  • 住院须知
  • 医患交流
  • 预约挂号
  • 就诊流程
  • 预约挂号
  • 孕妇之家